欢迎光临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志鉴园地 > 方志论坛 > 正文内容

志书不宜层层设“述”

作者:《广西地方志》    发布时间:2021-04-09 16:31    

以事分类,以类横排而形成的园囿式的块块结构是地方志的基本结构形式,也是地方志的基本特征之一。新方志的篇目设置秉承了这种传统的结构体式。由于社会分工和科学的门类划分越来越细,方志篇目的层次也随之增加,由过去的两三个层次发展至五六个层次(篇、章、节、目、子目等)。这种结构体式的特点是详备、简洁、明了,能够使事物的内部情形得以充分细致的反映。但它同时也使得方志中各分志、各章、各节、目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个体,事物之间的联系难以从结构上体现出来。因此,方志界设述的呼声日趋高涨。随着小篇结构的流行,述的层次也愈益增多。全志设总述;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的部类前相应设政治综述、经济综述、人文综述;分志设概述;章下设小述,节下设无题述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不思考这种层层设述的形式究竟优劣如何,是否真可以济方志结构之穷?

一种结构形式的创造和运用,总是蕴蓄着某种恩想和目的的。地方志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吸收了图经,地志与史书的记述方法,以记、述、传、图、表、录等不同体裁,从自然环境、政治、文化、人物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立体地构成一定区域内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的完整体系。这种结构形式从总体上打破了单一的线性结构的格局,整部志书多头并进,形成一种多维空间。这种多元开放式结构提供的是无数个象、无数张画面,无数个单元,而不是某种定向的思维轨迹。它的总体形象是靠读者的领会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地方志是一种活文化,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具有一种立种感和纵涤感。这不仅符合系统论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观点,而且具有现代审美情趣。我国自《史记》以来的大多史书也都是以记、志、传等不同体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勾勒历史面貌。方志结构与体裁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意蕴,是值得我们弘扬的。

如果以上阐述的仅仅是指一种理论上的意义的话,那么我们从实践当中同样不难发现层层设述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一、层层设述的目的是企图加强部类和类目之间的联系,然而在实践中这种企图弥补联系的方法却无能为力。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有特定的原委和时空条件,联系也必然是具体的、运动的,企图脱离分志中事物具体的运动状态来写“联系”是不可能的;

二、所谓“概述”(包括上文中各种层次的述)实际上是对志中内容的概括反映。黄炎培将其表述为“重在简略本志内容大要”,起提纲挈领之用。但如果层层设述就会变成一种层层概括,这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也是一种重复和累赘;

三、层层设述实际上是将志的内容层层统属起来,层层封闭起来,这是对方志开放性结构的一种反叛。事实上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企图在一本志书中去穷尽事物的联系,只能是一种徒劳。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捉襟见肘的方法使方志活的效应变成死的东西了。

深入地认识方志传统结构的意义是我们创新的前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603页)。方志学的发展规律亦如此。继承方志传统结构的精华是新方志发展保证。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199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