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文化》抗战专刊之二
创建于抗战初期的中共安康地委
时值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寇侵占鄂西北,逼近安康地区。中共安康地区组织是中共陕西省委在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于1938年3月领导建立的。党的活动以安康县为中心,很快扩大到旬阳、石泉、岚皋、宁陕、汉阴、平利、白河、紫阳等县。
艰难创建
一、中共安康第一个基层党支部的建立。1937年冬,全国处于抗战高潮,宣传抗日成为公开合法活动。寒假时节,兴安师范同学回到家乡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当时安康地区大部分县的同学都成立了返乡抗日宣传团。其中安康县籍同学刘文彬、袁兴炳、杨启武、邹玉鼎等组织了“兴师安康学生寒假返乡抗日宣传团”。1938年,安康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2月,中共陕西省委派王力(刘湘卿,蓝田县人)到安康工作。王力是随国民党陕西省警备第一旅到安康的,其主要任务是领导该旅中共党的工作,同时兼顾地方建党任务。因安康兴安师范学校是当时安康第一学府,创建于1929年,生源遍及安康全区,且家庭贫寒者较多,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有明显倾向。王力在全力抓好兵运工作的同时,有目的选择兴师作为开辟工作的突破口,向同学讲述抗日故事和时事政治,进行马列主义启蒙教育。3月,首先发展刘文彬(安康城人)、李开藩(岚皋佐龙人)、刘华(刘经安,安康恒口白鱼人)入党,并建立中共兴安师范学校党支部,即安康地方建党史上第一个基层支部。
二、中共陕东南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兴师支部建立后,以壮大队伍为重点,积极引导思想进步、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抗日立场坚定的同学向党靠拢,组织发展较快,短短三个月,发展党员三四十名。党员多系兴师在校学生,分布在安康全区。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党组织,学校当局密切注视和严加防范,给党的发展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王力认为急需建立一支领导安康全地区的政治核心。6月,经省委批准建立中共陕西省东南工作委员会(简称陕东南工委)。6月中旬,在安康城东坝河边成立了中共陕东南工委,王力任书记,刘文彬任宣传委员,刘华任组织委员,李开藩任秘书。工委直属省委领导,同时兼任兴师支部工作。10月底,王力到汉阴工作,被叛徒出卖,险遭逮捕,遂返回省委。至此,陕东南工委停止活动。
三、中共安康地委建立。1938年12月初,省委决定建立中共安康地委,由刘文彬任书记。李开藩、刘华为委员。12月上旬,刘文彬、李开藩在回安途中,先后建立了中共宁陕县四亩地支部、中共石泉县工作委员会、中共安康县委。
1939年2月,刘文彬、刘华在岚皋县佐龙李开藩家,召开第一次地委会议。会后,相继建立了中共旬阳县、中共岚皋县工委以及中共安康中学支部。截至1939年底,安康地委下辖一个县委、三个县工委、一个直属党支部;宁陕、汉阴、紫阳、平利、白河等县都有中共党员的活动。
1939年夏,杨启武被录取到礼泉县邮电局工作,临走时便向芭蕉小学张校长推荐刘华(化名刘雪亚)到芭蕉小学任教导主任。是年冬,时任中共安康地委书记刘文彬由省返回安康,化名刘家辉专程到芭蕉口与刘华见面。刘华提议地委机关设在芭小,并建议芭小校长张晓灵聘请刘文彬前来任教。接着,刘华又向张校长推荐了罗功远(化名罗长勤,中共旬阳县地下党员)到芭小任教。他们团结进步教师吴仲璧,又接收了校工罗鸿忠、学生胡春贵(后改名胡琛),炊事员陈茂富入党。这时芭小已有6名党员,便建立了紫阳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1940年2月初,刘文彬、刘华到佐龙李开藩家召开第二次地委会议,传达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并决定将中共安康地委机关设在紫阳县芭蕉口小学校,以便在紫阳与岚皋的巴山深处建立抗日武装根据地。
芭蕉口小学
1938年抗战爆发时,紫阳县办起两所六年制完全小学,设在芭蕉口关帝庙的芭蕉小学就是其中一所。时称“芭蕉口中心国民小学校”。建校时,只有四级四班,80余名学生,6名教师。当时的校长张晓灵去安康招聘教师,时年16岁的但敬修于同年9月与杨启武一起被介绍到紫阳县芭蕉口完全小学任教。1939年春,该校扩大为完全小学,学生猛增到280多人,聘请教职员12人。芭蕉口小学位于任河岸边,距县城20公里。两岩群山林立,一条清澈的任河直通四川,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常有木船上下,传递信息就靠这些艄公。当时,川东的红色漂子曾流到这一段,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革命讯息,因此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但敬修(1923~1947),本名但功业。汉族,安康新城东门外人氏。兴安师范附小二五级毕业后入兴安师范四年制学习。1938年经中共安康地下党总支书记、兴安师范支部书记刘文彬介绍,与杨启武等5人在安康张滩橡子庙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在兴安师范学习期间,经常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曾带领进步学生把宣传标语从兴安师范一直贴到专员公署门前。但敬修、杨启武在这里一边读书,一边和群众接触,以整理民歌为由,加入进步新词,鼓动群众传唱。半年后的1939年春、夏,他和杨启武先后离开芭蕉口。但敬修被上级送到西安中共陕西省委青训班学习。但敬修和杨启武在紫阳芭蕉口小学任教期间,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共安康地委机关转移创造条件,找到落脚点。
中共安康地委机关在芭蕉口的主要活动
1940年2月,中共安康地委机关正式设立在紫阳县芭蕉口。刘文彬、刘华、罗功远等同志以教书为掩护,在学生及家长中开展工作;发动学生同校董的贪污行为作斗争;组织学生春游,到高桥、高滩、毛坝、瓦房店、县城等集镇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使沉寂的任河、汉江流域呈现出抗日、进步气氛。安康地委在当地开展的主要活动:
一、进行抗日宣传。在教育教学中穿插讲解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创办《前进》《晨曦》《小钢炮》等壁报;组织学生到高桥、高滩、毛坝春游,沿途贴标语、画漫画,唱歌、演讲、表演戏剧,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人民联合起来抗日作战。对学生的革命教育达到半公开程度。
二、同地方反动势力作斗争。为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刘文彬、刘华等人将芭蕉学校由初小扩大为完小。对校董姜东周挪用建校经费造成停工的行为开展斗争,学生们自动整队上街,高呼口号,质问姜家,学校罢课游行,有力地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争取了群众。
被迫撤离芭小
中共党组织在芭小的革命活动很快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先是国民党特务分子吕永吉被排挤出芭小,余下教师成为清一色的进步教师,十分引人注目。加之刘华又因1939年上年在汉阴、安康被捕过,当局早有提防。当时的芭蕉口设有一个邮政代办所,经办人是姜东周的族人姜达才(国民党党员),他对师生们的活动十分不满,便留心了教员的来往信件,并偷拆了外地寄给二刘数封信件,即根据信中暗语怀疑二刘是共党分子。1940年初。姜达才利用去安康卖菜叶之机,通过安康专区保安副司令张谟,会见了专员兼保安司令杭毅,报告了他的发现。此后,姜又扣压了刘华等人的8封来往信件,分别交给了杭毅和县长陈伟器。芭小春游活动刚结束,杭、陈带领保安队声称赴洞河一带查禁烟苗,实则是去芭蕉口小学逮捕刘文彬和刘华。杭、陈带队从洞河绕道双河、高桥,5月13日从权河直达芭蕉口学校,企图一举抓获共党分子,结果扑了空。
1940年5月13日,国民党紫阳县县长陈伟器带保安队到该校抓捕共产党员和进步师生,制造了“芭蕉口事件”。刘文彬、刘华闻讯转移,途中负伤,幸得学生以及开明士绅朱鹤年营救。两月后,刘文彬、刘华分别带胡琛、吴仲璧、罗鸿忠、王崇法等同志安全返回陕甘宁边区。
中共安康地委机关自1940年2月初在芭小设立,到同年5月13日被迫撤离,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芭蕉口点燃的革命火种,唤醒了人民的觉悟,培养了一批共产主义战士。
红色记忆
1989年,因原芭蕉口学校成为安康水电站的淹没区,校址被迁到现在的蔡家河坝,安康地委机关遗址也随同迁往那里。1998年,中共紫阳县委、紫阳县人民政府决定,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芭蕉口小学为紫阳县革命遗址,并在新建校园内修建了“芭蕉亭”以示纪念。1999年9月1日,中共安康地委、行署和中共紫阳县委、县政府在芭蕉口新建中心学校举行了纪念亭揭牌仪式。自此,芭蕉口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5年7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之际,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青,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启方,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崔光华,市政协主席王安利,市委常委鲍永能、高兴平、陈俊哲、赵俊民、陈明、梁志坚、罗雪剑等市上领导齐聚紫阳县向阳镇芭蕉口小学,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瞻仰抗战时期安康地委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和党的革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