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文化》抗战专刊之三

作者: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08-31 00:00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简 述 

  1935年冬,杨虎城将军所辖陕西警备第二旅四团的一些排长、班长,在中国共产党号召抗日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影响下,分别数次举行起义,而后汇合组成陕南游击纵队,随之接受党的领导,组成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年12月7日,警二旅四团四连七班长张子新和士兵王展(王武林)等人领导一个排24人,在柞水县营盘首先举义,12月11日,九连排长何振亚(何继周)等人,领导一个连,约120人,在长安县引驾回举行起义,此后,汉阴县进步青年李伯亭组成一支20余人的游击队,于1936年2月8日加入陕南游击纵队。1936年9月9日,四团四连排长沈启贤和班长李传民等人,领导四团四连在商县夜村起义,经连日激战,损失严重,余部32人,于10月中旬,也与抗日一军会合。

  这支队伍从最初的起义,到改编为红军,经历三个阶段:

  一、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以何振亚为主要领导人,先后用陕西反蒋游击队、陕南游击纵队、陕南游击支队第二纵队、陕南抗日游击纵队、青年抗日救国军、西北抗日军、西北游击第二路指挥部等名称,活动在宁陕、石泉、汉阴、安康、旬阳、镇安、柞水县相邻山区。打土豪、分财物,开展游击活动。

  二、1936年3月至5月,为保存实力,壮大力量,接受安康专员兼保安司令魏席儒的收编,编为安康保安司令部特务大队,何振亚为大队长,李伯亭、徐海山先后为副大队长,驻五里区河西牛山庙附近(今建民办)及茨沟东镇一带,对部队进行整顿。同时派小股部队和五个小组,在宁陕、汉阴、安康、紫阳、岚皋、平利一带秘密收编人员,开展游击战,策动地方民团“兵变”,牵制国民党地方武装,确保部队集中整训。

  三、1936年6月至8月,中国共产党西北特别支部派共产党员杨文贤(杨江)、杜瑜华和进步青年沈敏,于六月初到陕南同何振亚取得联系,为发动二次起义,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8月9日,杨江从西安带回中共西北特支指示,决定命名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根据指示,进行起义筹备,内部任命领导人。次日,宣布起义,夜袭五里铺绅士富户。11日,进大河口。13日,在大河口上游紫荆河胡家院子召开大会,宣布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正式成立,举行授旗、宣誓、任命仪式。何振亚任军长,沈敏任军委主席,杜瑜华任参谋长(后沈启贤任),徐海山任政治部主任,杨文贤以组织科长身份负责政治领导工作。下设5个支队。9月至11月,主要以镇安、柞水、宁陕、石泉、安康、汉阴等县为活动区,以秦岭山区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西安“双十二事变”后,奉中央军委之命,撤离安康,与红十五军团会合,随后编入八路军115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从旧军队起义组建“陕南游击队”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前身是“陕南游击队”。1931年3月,何继周(振亚)、沈启贤、徐海山、孟子明等陕南进步青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十七师军训班受训。训练班有秘密的中共党员和支部。“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学员向训练班学员宣传抗日思想,播下抗日的火种。这年冬天,何继周、沈启贤等人分配到安康绥靖军一团担任班排长。这个团是一支由地方游勇武装组成的部队,十分腐败,没有军纪可言。何、沈等人与军阀习气格格不入,感到报国之志难酬,苦闷失望。1932年11月,何继周、沈启贤等入沈玺亭团在平利县办的干部教育班受训,教育班大队长张惠民参加过宁都起义,秘密向进步学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作战、纪律、生活等情况。同年12月初,贺龙率领的红三军经安康东南部入鄂川,更激起了教育班学员的强烈反响,沈启贤便联络何继周、孙善堂、徐海山、苟树林、赵宏勋、孟子明、吕治平等人,秘密组织“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草拟抗日救国八条宣言,盟誓结业后,每人都要联络一批人员兵变出来参加红军。

  1933年7月,平利干部教育培训班结业,“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成员分配到该团各连担任班、排长,便在下层军官和士兵中秘密联络,计划将全团拉出来参加红军。1934年9月,安康绥靖军沈玺亭团改编为陕西警备第二旅第四团。同年12月,红25军进入陕西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警二旅奉命追剿进入秦岭山区。这在客观上给了何继周、沈启贤等接触红军的机会,大大催进了兵变的进程。

  1935年3月,警二旅在洋县华阳镇被红二十五军伏击,伤亡惨重,全体官兵震惊,内部矛盾加剧,更加坚定了何继周等人投奔红军的决心。警二旅休整数月后,由汉中返商洛、安康秦岭山区继续追剿红军。

  1935年12月7日,警二旅四团开往柞水县,先到达营盘镇宿营的四连,在七班班长张子新和士兵王展的带领下,一个排的士兵当夜先行起义。形势突然紧张,四团即向长安县引驾回开进。途中,七连排长苟树林在班长中联络起义事泄露被捕。西安绥靖公署急令四团回西安整训。时任九连二排排长何继周,顿感形势紧迫,时机难得,急约沈启贤、洪九畴、张孝德、刘宝山等人密议,决定九连起义,接着又召集苗鸿鑫等7人,研究部署起义计划和措施。12月11日,何继周派人在引驾回镇农民刘世杰家(连部),处决反动连长张锡武,以“执行任务”为由,率领全连百余人起义,撤出引驾回。

  起义部队经大峪口进入秦岭山区。此时红25军已离开陕南,何继周与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74师取得联系,根据红74师建议,何继周即宣布成立“陕南游击纵队”,何继周改名“何振亚”任指挥,下设三个中队,一中队长刘炎德,二中队队长赵振庆,特务中队队长张英才。陕南游击纵队学习红军,在镇安、柞水、石泉、汉阴、安康等县广阔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四个月的游击活动,陕南游击队发展到500余人,编为五个中队。

接受党的领导开赴抗日前线 

  1936年春,红74师转战到留坝、凤县一带后,陕南游击队顿感势单力薄,加之敌人加紧“围剿”,战斗十分频繁,又无后方支援,粮食、弹药、医药等匮乏,处境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何振亚等针对敌人“改剿为招”的阴谋,采取“缓兵计”,有计划地接受了国民党地方政府的两次“收编”。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中共西北特支指示部队立即举行第二次起义,并以“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命名组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任命何振亚为军长,杨江为政委,杜瑜华为参谋长,沈敏参与领导协助何振亚工作。1936年8月13日,部队在镇安县紫荆乡刘大乾家大院(今属安康市汉滨区紫荆镇)举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正式成立大会,命名部队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何振亚为军长,沈敏为军委主席兼宣传科长,杨江为组织科科长。负责全军政治工作。杜瑜华任参谋长,徐海山任政治部主任。军下编四个支队、一个特务队、一个侦察队、一个少年先锋队。会上散发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宣言》和《告民众书》,干部战士为部队的新生欢欣鼓舞,庆祝胜利。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后,挥戈北上,在镇安、宁陕、石泉交界山区与敌人周旋。

  在此期间,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部队得到迅猛的发展,由500余人扩大到八九百人。1936年9月1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三官庙消灭了太平寨大地主贺元山、蔡乐成及所属寨丁23人,缴获大批土枪土炮及3000多斤粮食,3000多块银元,放火烧了山寨。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归红十五军团领导。1937年2月9日,部队星夜急进,过咸阳桥,次日中午抵达礼泉县叱干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同年3月初,抗日联军南路陕南第一军在甘肃庆阳驿马关编为红十五军警卫团。1937年8月,红十五军警卫团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警卫营,不久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离开陕南时,军长何振亚命令沈继刚留守收留未及集中的小游击队和部分失散战士和伤病员,相机进行活动。后来,“第一军”余部发展到五六百人,1938年7月误中叛徒奸计,遭致全军覆灭,大部分人员壮烈牺牲。

  此后,这支部队的将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其建制逐渐由营扩大为团、旅,最后扩大为师,成为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9集团军117师。因战功卓著,该部队主要指战员何振亚、沈启贤1955年被授予少将。

  2014年8月13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地纪念碑、纪念广场在安康汉滨区紫荆镇建成,已成为当地人民及青少年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

  (此节除“简述”外,其余资料引用《三秦都市报》记者杨林“秦岭枪声:抗战中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