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研究与史志编纂
2010年,省志办与《安徽商报》联合公开征集安徽家谱,大大促进我省家谱资料的保护、收藏、研究、利用,对于史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谈点切身体会。
一、家谱与史志关系密切
我在从事史志编纂和家谱研究的30年中,深感史、志、谱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关系密切。我主编《肥西县志》《肥西淮军人物》《古镇三河》《淮军故里史料集》等书时,都从家谱中吸收了大量珍贵资料。例如:首部《肥西县志》“人口源流”节,引用31部家谱的家族源流资料;“风俗”章也引用了《刘氏宗谱》中刘铭传亲撰的“家规律条”中的不少有益内容,以及《李氏宗谱》《张氏宗谱》中不少有益内容;“人物”章更是得益于本县几十部家谱资料,大大丰富了肥西古近代人物尤其是淮军人物的内容。省志办吴静副主任当年曾在首届《肥西县志》评稿会上,给予高度评价:“《肥西县志》利用这么多家谱资料,全国少见。大大增强了地方特色和学术水平。”该书出版后获全省一等奖。而深受史学界和社会各界好评的《肥西淮军人物》《淮军故里史料集》(均由黄山书社出版),更是我以肥西160多部家谱资料为主要基础编写成的。
近年,我参加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淮军》项目组,主要负责以地方志、家谱为主的地方文献的收集、研究、整理。我主编的《淮军乡土资料》分册百余万字,查阅、利用了李鸿章、刘铭传等家族的近200部家谱和全省几十部旧志中的有关资料。国家清史委专家审稿评语甚高:“整理者多方收集了十分珍貴、不可多得的淮军乡土資料,整理點校质量較高,為淮军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献。”
此外,我还通过研究家谱,撰写了几十篇名人家世和家族史研究文章,发表于省内外几十家报刊。
二、为祖国和平统一作贡献
2007年4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拙著《连战家族》一书,受到国家领导人和连战先生的好评,是我长期研究连氏家族史的结果。2006年2月,我还应福建省台办邀请,帮助龙海市志办编纂《马崎连氏族谱》,无偿提供我多年来研究收集的数万字连氏家族史资料和几十幅照片。及时配合了连战4月下旬到龙海寻根祭祖重要交流活动。受到福建省领导赞扬,还派人来合肥看望我,表示感谢。
2009年,我到上海图书馆、湖南湘潭发现两部马英九家族《湖田马氏族谱》,并到衡山、邯郸、陕西扶风等地查阅多部《马氏宗谱》,撰写了《马英九家族世系源流考察纪实》2万多字,2010年在《台湾源流》杂志连载。邯郸《紫山》杂志、合肥市文联《未来》杂志也连载了改写的散文《湘水悠悠》。我在此基础上撰写的《马英九家族》一书,已完成初稿30多万字。并在去年12月7日在台北召开的“世界马氏宗亲和各姓氏联谊大会”上作了专题演讲,引起强烈反响。
我还把淮军名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家族的肥西《刘氏宗谱》、淮军名将曾率军入台抗日的唐定奎家族的《唐氏宗谱》、淮军将领参加征西平定新疆的金运昌家族的合肥《金氏宗谱》、唐代“药王”孙思藐嫡系后裔肥南《孙氏宗谱》等合肥十多个与台湾有关的家族谱牒,撰文给台湾地区姓氏研究会主办的《台湾源流》杂志发表。
我退休后返聘在安徽文达学院淮军研究所,以淮军和台湾人物为两大研究方向,都是以史志和家谱研究为基础的。今年已申报省教育厅和台办涉台人物研究专著《刘铭传家族》《唐定奎家族》(传记)2个项目。计划两三年完成。
我的涉台人物家谱研究和撰著,海内外很多媒体做了广泛报道。先后受到省台办张和敬主任、朱德祥主任的重视,表扬说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两岸交流、和平统一做出了贡献。
三、家谱收藏和研究利用热潮迭起
九十年代后期,在原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王鹤鸣研究员的努力下,组织专家学者,干了几年,把上图徐家汇藏书楼堆积如山的旧藏家谱整理修复编目,并由王鹤鸣主编达二百多万字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收录介绍家谱11700种,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家谱收藏研究中心,公开开放。2000年5月,在上图召开了“谱牒研究及其资源的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几十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学者百余人与会。我和省志办徐则浩主任等应邀出席会议。我后来多次去上海图书馆查阅家谱资料。王鹤鸣书记都热情帮助。
那次大会,王鹤鸣书记提出编纂《中国家谱总目》,受到与会专家热烈响应。当年6月正式立项。国家文化部正式发文全国,要求文化部门和各界大力支持。经过近十年努力,这部巨著终于完成出版。全书收录介绍全世界图书馆及民间保存的家谱4万7千多种,涉及643个姓氏,约一千多万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海内外个大媒体多次报导、专访。《人民日报》文章称“全球华人有了寻根路线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闻媒体对家谱研究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有关家谱的学术专著出版、名人家谱的发现与续修、家族祠堂的保护维修等报导也越来越多。
四、新修家谱的改革创新
20多年中,我应邀为肥西、合肥及外地几十部新修家谱进行编纂指导、写序,参加修谱会和颁谱会。借此机会为新修家谱的改革创新作了一点研究和指导工作,也总结了一些续修家谱好的做法:
(一)有一个好的班子。主持续修家谱的班子大都有退下来的党政干部、教师及其他文化人牵头。他们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比较熟悉,能够把好政治关。都有资金管理制度。就我了解的几十部新修家谱而言,基本上没有出现政治、经济问题以及宗族宗派纠纷或其他违法乱纪现象。相反,很多家族通过修谱解决不少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刘铭传家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内容上,剔除封建糟粕,吸收其精华。
(三)版式:古谱都是线装书,大多是木刻或木活字版,外用一个长方形谱盒装。现在采用现代版式也有不少,节约经费,便于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