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志鉴园地 > 方志论坛 > 正文内容

地方志馆与其他陈列馆功能比较研究

作者:李宇涵    发布时间:2014-06-23 00:00    

随着各地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感的增强,目前,全国有条件的省、市、县三级已建有地方志馆多达140多个。但究竟什么是地方志馆,地方志馆与我们熟知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其他陈列馆有什么不同?大众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包括方志学界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也不是十分统一。笔者试图从对地方志馆与其他具代表性陈列馆进行功能比较研究入手,探寻地方志馆与其他陈列馆的不同点,更明晰地认识地方志馆功能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彰显地方志馆在文化强省战略中宝贵的资源利用价值。  

一、地方志馆的含义及主要功能

我国古代没有“地方志馆”这样一个设置,到民国时期才出现的“浙江通志馆”即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志馆”。但民国时期的地方志馆,指的是修志的机构,专门负责博采志料,编修本省通志。与当今我们所提的“地方志馆”不是同一概念。

笔者认为当今所谓地方志馆,是一个馆藏实体机构,是志书、年鉴、地情书、家谱等传承人类历史文化载体的收藏中心及编研交流的中心,是传承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社会历史文明成果的展示中心,是对内服务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是省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其概念的定义,并根据国家方志馆的有关职能设置,笔者认为地方志馆的主要功能有如下三个方面:

1.志书、年鉴、家谱等地情资料图书馆藏、阅读中心。

①收集馆藏行政地域范围内各历史时期的旧志和地方文献,提供方志、家谱数字化和信息服务;②收集社会主义时期修志成果,即省、市、县(区)三级志书、山湖志、专业志、部门志、乡镇志、校志、厂志;省外省级及市县(区)、山湖志;台湾、香港、澳门志书及各类地情书;③收集馆藏国内、国外各历史时期年鉴;④收集馆藏各姓氏宗谱和谱牒学著作等;⑤全面收集新方志编修、年鉴编纂中积累的原始稿本;⑥馆藏地方志专业工具书、专业期刊资料、方志学著作、地方文史小册子和个人诗文集等,提供善本方志和家谱、地方舆图和地名志等提供阅览服务。

2.志书、年鉴、地情书编纂与研究交流中心。

①设置学术交流部。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开展地情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②设立年鉴研究会;③设立地情资料编辑部,出版发行地情期刊,是地方志系统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和挖掘地方史料,为现实服务的综合性刊物,是方志事业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④设立资政服务编辑室,编撰向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提供资政服务的送阅件;⑤设立地方志学会办公室承担地方志各科目学术活动和研究培训等工作;⑥设立旧志点校整理办公室,收集整理历代志书,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旧志点校、审稿、编务等工作。

3.省情展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安徽地方志馆建设在即,以其建设方案中的规划为例,省情展示中心共设安徽经济发展展厅、安徽历史文化展厅、安徽重要历史人物展厅、安徽重大专题资料展示厅、安徽历代地方志发展成果等5个展厅。 用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 ,概括展示安徽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以事实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宣传当代安徽重大建设成就。

随着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地方志馆会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会更好地建立安徽历史文明成果的展示中心,成为对内服务和对外宣传的窗口、省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二、其他具代表性陈列馆的主要功能分析

从类别和功能相似性来看,最容易与地方志馆联想到

一起的其他陈列馆有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展示馆等等。现列举其中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主要功能,分析地方志馆主要功能与之的差异。

(一)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分析

我国创办博物馆的历史很短暂,崇尚向西方学习的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19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 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 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现今,博物馆呈现多元化发展,有形式各异的主题博物馆,如广西打造的首个以客家文化为核心的博物馆,如以饮食为主题的沈阳华夏饮食博物馆等;还有高科技的数字博物馆,参观者能在虚拟的3D模型博物馆中随意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三维仿真展示,通过数据库检索可以查阅馆内各类藏品的信息资料,数字博物馆的出现引领博物馆进入公众可参与交互式的新时代。可见,主题化、数字化将逐渐成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潮流。

(二)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分析

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古代的“图书馆”多称为“藏书楼”,著名的有“天一阁”、“抱经楼”、“铁琴铜剑楼”、“澹园藏书楼”等。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组成的。一般包括 文献的收集、整理、 典藏和服务4个部分:

1.文献收集        

文献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员要明确本图书馆的收藏原则、收藏范围、收藏重点和采选标准,了解本馆馆藏情况、文献的种类与孤本数、复本数、各类藏书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此外还需掌握出版发行动态。然后以采购、交换和复制等各种方式补充馆藏。

2.文献整理

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内容。文献的整理是检索文献的工具,也是打开图书馆这个知识宝库的 钥匙。有些图书馆将文献收集与整理职能放在一起设置,称为图书采编。

3.文献典藏

文献典藏主要包括书库划分、图书排列、馆藏清点和文献保护等。其中,文献保护是一项专门技术,包括图书装订、修补、防火、防潮、防光、防霉和防虫以及防止机械性损伤等。

4.图书服务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它包括发展读者、发放借书证、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文献复制服务、馆际互借、流动图书馆服务等)、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等。

(三)档案馆的主要功能分析

档案馆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中国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甲库,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等,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档案馆。集中统一地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管的档案和史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档案馆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1.接收和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地管理;

2.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3.参与编修史志工作。

三、地方志馆主要功能的独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通过以上对其它具代表性陈列馆主要功能分析,笔者发现地方志馆的部分功能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略有相同,甚至交叉的内容。例如文献的收藏、文献的整理、实物的展示、文献数据信息化等。但如果从开发利用的视角来看,它的要功能是有异于其他陈列馆的,归根结底就需要我们必须明确地方志馆主要功能定位的独特性,注重把地方志馆作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志馆功能定位的独特性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朱佳木在谈到地方志馆的功能定位时曾说,“把方志馆定位为地情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强调地情教育、国情教育,但却缺少一个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场所。历史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虽然也可以进行地情、国情教育,但前者只是纵向展示历史的,并且往往以文物为中心,很少涉及现状;后者虽然介绍的是现状,但主要展示的是城区范围内的建筑和道路,并且往往侧重于远景规划。而作为地情馆的方志馆,应当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全面介绍该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就是说,把方志书中的文字变成实物,把平面的东西变成立体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展示地情和国情。”这一段话已经把地方志馆主要功能定位的独特性阐释得很翔实生动了,笔者不再赘述。

(二)如何开发利用好地方志馆主要功能

地方志馆功能的开发利用是全方位开展方志工作的基础,也是地方志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要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来抓。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这是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对志书中的资料进行再加工再发表,把无形的文化价值变为现实中有形的使用价值,便成为修志工作者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提供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的地情展示服务

地方志馆就其实质说,是把志书中的内容变成地情的展览,以此向广大群众普及地情、市情、省情知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乡教育,使外地游客、学子、商人、出差人员等快速和宏观地了解当地地情。地方志馆应该依据志书的内容,用展品对一定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山川河流、物产、气候等等向公众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上述资料库、网站查阅、摘抄地方志。”其中所指的地情网站既是地方志部门的门户网站,也将是方志馆的传播者,其功能要体现地方志特色,所发布的数据要体现地方志的权威性、资料性、公众性、无偿性。地方志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给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例如志书进行数字化后,再联上网络,使读者通过“关键词”检索志书中的内容成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从而为志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大有可为、无限广阔的天地。 因此,我们应当把方志馆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和方志网站的建设,作为当前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最为重要的手段, “把地方志馆当成城市文化服务设施的一个创新”。

2.发挥学术研究优势,提高文献资料再利用价值,拓展地情资料编研空间

首先,开发地方志文献,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的经常性、长期性、艰巨性的文化工程。地方志部门拥有丰富的地情资源之后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为这些地情资源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需要通过对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进行开发与利用,出版一系列的新地情书籍。用地方志馆的功能开发利用好地方志文献资料,做好地情资料编研工作,这是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传统地方志工作的拓展和延伸。例如组织地方志专家和人才队伍进行地情调查研究,搜集、整理、编写地情文献,举办地情展览,提供地情咨询,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交流等。实现让经常“坐冷板凳”的地方志工作者通过一系列地情开发研究活动“热”起来。

其次,近些年来安徽省周边的省份、地区如上海市、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河南省都纷纷建设了地方志馆,通过学习、借鉴已有地方志馆成功运行的经验,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我省地方志馆主要功能,思考和研究我省地方志馆的特色,为进一步扎实推进修志工程、读志工程、研究工程、展示工程、开发工程和弘扬工程,发挥地方志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的作用,为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