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实践活动是方志美学产生的源泉
《如东县志》主编李明在其《新方志编纂实践》(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提出了《新方志的美学观》,其主要观点是:新方志的美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考察,方志美的内涵是色彩美、结构美、述事美、风格美。李文之出,开研究方志美学探索之先。
新编志书的大量问世,方志论、评文章随之迭出,有关方志美学的文章也时有出现,表达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来新夏、王德恒在《论方志科学》中指出:“由于新方志评论活动的普遍开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方志美学的研究与探讨,……已显现出……方志美学的信息”。(《中国地方志》1992年第5期)来、王文章明确指出:方志美学(方志批评学)属方志科学中的应用学科。对此齐景山在《谈志书资料问题》中提出不同看法:“近年来,有些文章对志书提出了美学要求。这种要求作为一种探讨,有益于开拓思路,但必须考虑是否能行得通。大家知道,哲学范畴的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本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的形式和风格的。我认为,我们不应当随意把美学原则拿过来套用于志书。志书的结构、语言、当然也有美不美的问题,但应当就事论事,不要以美学原则去要求。”(《中国地方志》1993年第4期)齐文的说法较为片面,有待商讨。
冼光位在《解放思想努力开拓,把方志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积极开展学术争鸣,推动方志理论研究深入发展》中讲:“方志发展至今天,已经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但这个体系中又应包括哪些内容,仍然值得深入讨论。有的同志提出应该包含以下7个方面:1、方志史学,2、方志分类学,3、方志编纂学,4、方志工程学,5、方志出版学,6、方志功能学,7、方志美学。这七个学科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方志学体系。”(《广西地方志》1995年第3期)冼文明确表示方志美学是方志学科体系之一。
笔者认为:方志美学是方志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构建方志学科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在方志审美的实践活动中,黄莺在《浅谈方志美学观》(《方志研究》1993年第2期)中阐述了:树立现代方志美学观的必要性,树立方志美学观的可行性,方志美学观的属性,方志美学的研究范围等议题。王传玉在《浅谈方志美学的特征和功能》(《方志研究》1993年第4期)论述了方志中存在着美学,方志美学的属性,方志美学的研究范围,方志美学的功能等问题。黄、王的文章是李明《新方志美学观》的拓展,为新方志美学构建框架。
甘枝梅、宣更生在《简论新方志编辑美学原则》(《河南史志》1993年第4期)中阐述了新方志编辑美学的原则与美学要求。此文从方志编纂角度着眼讨论如何创造方志美问题,将方志美学的探讨引向纵深。
笔者的《新编志书装帧艺术的美学思考》(《宁夏史志研究》1994年第3期)从志书的形式美侧面讨论志书装帧艺术的审美价值;《方志编纂美特点初探》(《史志林》1995年第4期)认为方志编纂美是:修志主体与客体(地情和志书)的和谐统一;志书所记地情是真、善、美的统一;志书的内容与形式亦是完美之融合。
吴於松在《论方志批评》(《方志研究》1993年第5期)中提出方志批评的政治与学术标准问题,并对艺术标准展开论述。
蒋林在《对方志批评的思考》(《新疆地方志》1995年第2期)中阐述了方志批评的意义与功能。
吴、蒋文章认为:方志批评是志书评论的升华,是方志美学的组成内容之一。两文的价值在于充实了方志美学的研究内涵。
笔者的《章学诚美学思想评述》(《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6期)、《董一博美学思想评述》(《广西地方志》1995年第6期)旨在从方志学家思想中挖掘其方志美学思想的内涵,为方志美学存在的历史性、合理性、科学性提供论据。
由以上引述可知方志实践活动是产生方志美学的源泉,方志美学又是推动、指导方志实践活动的理论武器,二者相互作用,成旋进式发展。笔者拙见:方志美学是研究方志实践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方志工作者与志书读者)对方志实践活动的审美关系和方志美创造的一般规律。方志美学是门融方志学与美学为一体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方志美学的价值在于为方志实践活动提供方法论,为方志学科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