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志鉴园地 > 方志论坛 > 正文内容

把握修志精髓 提升编纂水平——二轮《旬阳县志》编纂经验点滴

作者:旬阳县档案史志局    发布时间:2016-09-07 00:00    

续修《旬阳县志》于2015年12月出版发行。该志作为陕南三市首部出版发行的二轮县区志,历经七年,数易其稿,反复打磨,出版发行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编辑们付出了艰辛劳作,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旬阳县档案史志局在组织编纂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很好的经验,现将旬阳县档案史志局撰写的《把握修志精髓 提升编纂水平》在本刊予以刊载,希望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借鉴交流。

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作,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重要功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旬阳县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连,城乡面貌沧海桑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把这一段与时俱进的历史梳理清楚、真实记录下来,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让后人了解旬阳的变革,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激发爱乡之情,对于继往开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轮《旬阳县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于2008年5月,历时七年,数易其稿,征集资料500余万字,全书共32卷、161章、545节、图片300余幅、120余万字。这是旬阳历史上第十次修志,容量之大,篇幅之长,工作之繁浩,前所未有,直接参与编纂工作的多达百余人,几乎等同于一次规模空前的新一轮县情综合调查。该志书的付梓刊印,凝聚了各个方面的心血和汗水,作为修志牵总单位,感受良多,现择其重点梳理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修志之要

二轮《旬阳县志》的出版发行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者的高度重视。要在档案史志部门完成一部浩繁的县志编纂最需要的是推动力,前后两任县委书记马贇、邹俊杰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县政府县长担任编委会第一副主任,确定原政协主席陈楚明代表县委、县政府协调指导县志编修日常工作。形成党委掌舵,政府推进,齐抓共管的修志新格局,先后召开县委书记办公会10余次,专题研究县志启动、机构设立、编纂进度、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篇目设计、初审稿反馈及志稿精编中涉及的敏感事项;在县志启动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县政府与113个县志资料供稿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这些都成为县志编纂工作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推手和重要保证。针对部分单位报送资料不及时,县委书记办公会明确要求对于拖沓推诿单位进入县委督查通报,共编发《县志动态》18期,通报县志编纂工作进度及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料质量良莠不齐则成立技术组到各供稿单位面对面指导验收。

二、程序到位是修志之径

编修县志是一个浩繁的文化工程,首先应严格遵守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查验收程序。在篇目编写、资料收集、志稿总纂的各个阶段应科学严谨地安排时间、既不能拖拖沓沓,又不能急功近利,敷衍了事。每个阶段都要有足够的时间用于修改精编和资料沉淀,对于审稿意见要消化吸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束之高阁。《旬阳县志》的各级审稿意见,编辑人员均进行讨论、沟通、研读,使其更为精准、并为我用,对于县级初审在资料真实、数据准确记述的多寡上着力;对于市、省级审稿意见则在内容全面系统、体例、结构合理、行文规范准确、图片选用、图表制作得当上技术业务上下功夫。其二应铭记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县志是地情书,利用率高,特别是数据利用。因此《旬阳县志》涉及国民经济指标以及人口、国土、水利等数据统一由统计部门审核,对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末端数据则采取各相关部门审核的办法,从而提高了志书的数据准确性。其三变动主编应慎重。主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本志书的模式,变动主编是十分慎重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旬阳县志》主编根据工作需求进行了变更,在扉页为了真实记载各个时期的主编职责,我们均注清各主编的工作时段,承印时,标注为时任主编。部分志书记载为前期主编和后期主编,笔者认为是不妥的,不妥在于时段模糊,更有甚者,一本志书标注“主编、责任主编、执行主编”,更为不妥。《旬阳县志》编修中曾出现“三急”,造成一定的贻误。一是启动急,《旬阳县志》确定上限为1989,下限为2009年,2008年5月启动造成收集资料距下限尚差2年,待资料长编完成后,又重新收集“2008~2009”年资料,结果有些单位供稿人员调离或调岗,造成人员断档,资料收不齐。二是记述断线,由于补充资料收不齐,特别是对于表格数据等造成数据不齐,既增加编者难度又有悖编纂规范。三是出稿急,完全按照行政命令要求,二年即完成出书,违背志书编纂规律,造成初稿资料虚和质量不高等。好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心态,严格按照原编纂方案,一步一脚印。所以对于志书是急不得的,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

三、做好篇目设计是修志之本

篇目是骨架,是纲领,是一本志书的灵魂。篇目设计是最基础的工程,是反映一地自然与社会宏观结构的表现形式,它始于编志之初并贯穿于编写始终。篇目设计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切忌一蹴而就。编纂过程中应根据所征集的材料不断地拆分合并,优化调整,以臻完美。征集材料,长编的编写都是围绕篇目进行的,可以说出版前方能最终定稿。篇目编写之初既要充分借鉴外志、旧志经验,即保留首轮志书稳定的门类,同时应突出时代性、地方性,要有一定创新,体现本地域个性特色。要求编者立足县情、把握体例,对县域政治、经济发展了然于胸,能从纷杂的资料中剥茧抽丝,体现全局性、重点性、整体性。一是要体现完整性。按志书体例原则要做到横不漏项,竖不断线,横排纵写,囊括全县地情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土人情,名人轶事。要突出线和项,项是特色,抓特点,线是事物的连续性,记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而体现变化。二是要有侧重点。二轮县志所记载的20年正是一个县改革开放的20年,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20年,其映衬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工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不断繁荣。伴随各种机制的改革与计划经济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为反映好这段历史,要写实践,写理念。三是要富有特色。体现一本志书的特色,要在篇目设计上下功夫以突出其地方性,设置颇具地方特色的事物和门类,否则千志一面。二轮《旬阳县志》篇目设置中在《社会》编中设《人民生活》章,从“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城乡生活、生活时尚、民间收藏”诸多方面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文化》编中设“传媒”章,将传统记述中宣传类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置于其中;在《人口》编中增加“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章,从“人口与耕地、人口与粮食、人口与国民收入、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不同侧面反映人口的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加《特色产业》编,利用“烟草、黄姜、蚕桑、油桐、药材、青竹及其他特产”共设7章记载全县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经验及教训;将《艺文》去编设章,置于《文化》编中,拔高艺文的质量,仅收录大家名作,遵循于邑事无关的不录,影响力不足的不录。四是要做好衔接。二轮续志不能简单地自然断限,在内容上应适当继承前志已录的经过历史沉淀且具有文化底蕴的,如地理建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方言风俗等内容,再增加新时期地理环境、语言语音和风俗时尚的变化,创造性的衔接前志。首轮志书受资料收集手段、社会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影响,资料遗漏在所难免,在新修志中对于前志遗漏的尽可能予以补充,不受上下限的影响。对部分章节根据需要将记载时段适度延伸,记载内容适度重叠,完整再现其发展脉络,实现自然顺接,给利用者提供完整印象。在“林业、人口、水利、自然资源、特色产业”等编中为记清资源的继承发展与衰败到枯竭,人口的源流等都要适度沿用前志一定内容。由于受编审等时间长的影响,《大事记》及政治类部分篇章的记载适当后延。五是要具有时代性。根据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工作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篇目设置中尽可能体现工作的着力点,改革开放是第二轮修志需要记述的重点、要点和亮点,应从不同角度反映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情况。《旬阳县志》针对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增加《体制改革》编,设“农村经济、工业经济、流通领域、宏观调控、行政机构、科教文卫、社会保障”七章反映体制改革内容,记录各项改革的过程并溶于整个社会发展之中;将“环境保护、特色产业、文化”升章为编,重点反映环境保护力度,特色产业的培育、大文化理念的提升,以充分反映其发展历程。在《人物》编中设置《人物录》章,甄选12位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录小传以记载其社会贡献,入志不列传,以录的形式展现二十年县域人物风貌。

四、做好资料收集是修志之基

资料是志书的基础,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资料工作贯穿于志书编纂的始末。原始资料收集在整个志书编纂过程中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一部志书的成败。资料收集要体现全和优。全就是横无漏项,纵不断线,全部搜集志书限内域内政治、生活、经济等若干板块所涵盖条目的诸般事物,这不仅需要查阅翔实的档案资料还需实地走访,寻找知情人或史料收藏者;尤其是在庞杂的原始资料中抽茧成丝,理出头绪,形成事件的经纬,要先有一条主线,再使其丰富,逐渐形成质量高,可用性强的资料长编。一是要准确权威。志的存史资治功能要求记载内容的准确真实,志书是求实之书,信史之作,这就要求资料的来源渠道必须正规。目前绝大多数来源于各级档案馆的馆藏文件、音像文献资料,但部分章节仍需要去民间收集并实地调查论证,如《社会》编中的大部分内容,人民生活、民俗(风俗、礼俗、节俗、食俗)、方言及民间娱乐禁忌两章,《文化》编中的《艺文》材料就需要去民间征集整理。二是要全面系统。志书应全面记载其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体例中要求横不漏项,竖不断线,在收集资料中尤其注意记述事物要反映其发生、发展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做到要素齐备。由于二轮志书是仅涵盖20年的县志,加之编纂内容是当代发生的事,可以说资料丰富且易于收集,需要的是收集者的责任意识。三是要发掘整理。对于一些敏感的东西,特别是尚未定论的或者说需要时间去沉淀的在记载中要根据掌握的材料进行发掘整理,记述的角度,多记或少记,要研究,避免引发社会矛盾或受到制约、影响。四是要博采精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涉及到组织或个人的某些资料自存者较多,这就要求要不局限于档案资料,要到民间去征集,尤其是一些敏感或未形成文字资料的东西。如《社会》编中的“民俗、方言”,《人物》编中人物传与人物录都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记录的方式收集资料;《旬阳县志》之《艺文》中的个人重要文稿,《文化生活》中的个人收藏记述内容都来自民间征集。五是要注意范围。这主要是指在收集资料中按照凡例中关于区域、上下限的要求,除特别章节外,一般不越限,不越境,严格控制上溯或下延,要尊重章法。《旬阳县志》中对《建置》编中的“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人口》编中的“人口分布”、“人口构成”,《工业》编中的“工业发展状况”以及政治类中的部分领导任职略有突破上下限,应科学辩证理解“越界不书”原则,具体操作中并不是一刀切了事,不同情况应不同对待。如《艺文》的处理,常遇到收了一些好的文章,文辞优美,有韵而耐读,叫人爱不释手,但写的不是反映域内的人或事,也只有忍痛割爱。中国是大一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中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统一执行中央路线、决策,所以在体现政治类共性的东西可适当简略一点,对生活民生类应增加篇幅,以增其可读性,也就是多记其特色,突出其特点与个性。

五、做好总纂是修志之魂

总纂是志书编纂的重要阶段和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就是在志书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编辑加工、删繁就简、统一风格、由璞至玉的过程。一是要讲政治原则,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新方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严格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各项规定,客观系统地记述县域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以达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编者要具备历史的严肃感和文学作品的责任感,切忌“随意打扮”,“涂脂抹粉”,“对口型”,避免政治、交易等元素渗入志书。因此,要求总纂者必须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以对社会和为历史负责的态度,科学地反映和记载事实。《旬阳县志》在主导产业建设中直言黄姜产业违背市场规律的一哄而起和继而陷入低谷,最终导致黄姜价格的断崖式下跌贱卖与相关的黄姜加工企业的纷纷停产,给旬阳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产业发展教训;《附录》中的“重大事件”部分“大洼事件、2·23抢枪案、7·26环保事件、桐木事件、旬阳汞污染事件”如实记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二是总纂者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字水平。总纂者必须通晓各门科学大旨,注重知识更新,科学安排志、记、传、述、录、图、表的有机结合,纂写中要用词精当,语言精练,拧干水分,要言不烦。既要有较高的写作技巧,而且要熟悉史料,消化史料。没有细节就没有历史,记述中要科学取舍,尽可能留住历史细节。首轮志书对内容的广度记述较多,深度大多浅尝辄止,而二轮志书记述时段仅为20年,所以应注重对事物的深度记述,努力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尽可能地探其源、究其因、彰其果。《旬阳县志》在《特色产业》编中,记述主导产业的培育中对旬阳发展竹产业记述发展历程,记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对后期领导的施政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三是应统一文风,去掉部门痕迹。众手成志,资料长编来源于许多人,文风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总纂者在纷杂的资料中抽丝剥茧,深化凝练,抽出骨子性的东西,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去掉公文式表述,统一计量,切忌简单拼凑了事。四是纂写应在篇目内容和编写手法上体现一本志书的特色,忌一个模式。一个地方的发展条件,历史背景,产业格局均有差异,这就决定了县志所记载内容呈不同特点,在内容的安排中,要充分反映一地的发展特色,相应在记述上也应突出特点和特色,使其成为最有实用价值的借鉴和决策参考。二轮县志大多为续志,在记述手法上既要继承,又要创新。旬阳县被称为中国汞都,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全国黄姜第一大县,毫无疑问这些都在旬阳二十年发展中有很重的分量,续志中尽可能地将这些产业在工业、农业、特色产业中由点到线到面,从不同角度地予以反映,以突出旬阳特色。从篇目设计到总纂也要突出时代烙印,如“农村合作医疗、扫盲及普及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职业技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道及通村水泥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独生子女、撤区并镇并村、留守妇女儿童及劳务输出”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本轮志县志的个性,也就促成了续志的创新与特色。五是宏观统筹,处理交叉重复,注意志书的瘦身与丰满。一地一域,各行各业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份额有所不同,那么在总纂的资料取舍中应有所侧重,选取典型,深化记述,切忌平分秋色,在单位中搞平衡,或根据其职能强弱决定篇幅。《旬阳县志》中在《商业旅游服务业》编中侧重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最迅速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记述,《工业》编中侧重于“烟草、矿产、化工”工业门类记述,《地方人民政府》中侧重于“县政府施政纪要”记述等。

六、图照编辑是修志之睛

图照是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观的史料,图照应和文字编辑同步。恰当的图照穿插,更是对文字内容的表达、印证、补充,既提高了志书的观赏性,可读性,又能给后人留下瞬间的实际场景。可以说读者对于一本志书,最先欣赏是图照,最在意的也是图照。在编纂志书之初就应当着手收集图片,与文字资料收集同步,切不可置之不理,等成书后仓促进行补征。一是图照要体现精编。这就要求既能反映当地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清明,又能体现本地的人文特色,收集中应重民生、民俗、工农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及科教文卫、社会事业,轻人文景观、领导视察图片。因为人文景观已在第一轮志书中收集以免造成重复,《旬阳县志》在领导视察类中仅收集正省部级以上层次。二是图照要素要全。图为地图、示意图、图片。客观存在是志书记述手法的一种,切不可省。《旬阳县志》根据时代要求,除有传统的“卫星影像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外,新增“城区图、旅游示意图”,反映二十年城镇化建设及旅游事业的提升。三是图照注释应精确。注释应精确简洁,人物活动应标注时间、地点、事由、重要人物姓名、身份、在图片中的位置,最好每幅图片应加注拍摄时间或拍摄人员,更能体现图片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旬阳县志》在图片的征集上是滞后的,无借鉴经验,总以为图片后期处理是轻而易举的,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不少难题,典型就是早期图片少,近期多,经典图片少,泛泛图片多,事务图片少,会议图片多,收集的多,能入志的少,虽然下了一番功夫,但似乎还不够完美。四是图片安排应合理。现代科技手段先进,为编者降低许多难度,更方便增加志书的观赏性。除彩页外,也可在志中穿插图片以增加美感。《旬阳县志》除在志前设置50码彩照外,每编前小序前安排一张代表性图照,志中穿插图片300余幅,设计表格169个,统计图6个,使其文字资料与图表相得益彰,有机结合,提升志书品味。

总之,《旬阳县志》作为陕南第一部通过省级终审、第一部印刷出版的二轮县志,在修编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热情关怀指导,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我们从不同侧面对志书编纂历程进行了梳理、回顾,愿以此对正在开展修志的同仁有所借鉴。同时,囿于县情实际和具体工作人员能力,志书修编也有许多力不能及之处,疏误在所难免,并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