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志鉴园地 > 方志论坛 > 正文内容

方志工作者与地方志文化先觉

作者:张国平    发布时间:2016-10-10 00:00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志作为反映和记述区域文化的载体,不仅有物质层面的丰硕成果,而且有制度和理论层面的精神财富,还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源远流长的地方志堪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塑造着区域形象,留存着时代记忆,启迪着人类心智,担负着重要使命,是文化阵地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地方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使大众获得正确的地方志历史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地方志文化自觉,要清醒地认识到地方志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清醒地认识到地方志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录和昭示未来的精神坐标,是感知历史脉动的“窗口”。因此,对于方志工作者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

地方志文化先觉是指方志工作者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地方志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方志文化潮头,主动地推动它、承担它、记述它,积极地去引领地方志文化的走向、发挥地方志文化的作用、扩大地方志文化的影响,让地方志文化进入大众具体的历史时空。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一旦国力强盛、时代强健、精神自信,地方志文化发展就具备了宽松的环境,犹如一场甘霖,顿时让草木葱郁。如今的地方志文化正处在草木葱郁阶段。

地方志文化先觉首先来自方志工作者的文化责任。修志工作是一项连绵不断的事业,是留住社会真实的记忆,是一种极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方志文化良心、淡泊功利的地方志工作者,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地方志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因此,方志工作者要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作风,发扬“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久久为功”的精神,不计名利,筚路蓝缕,黄卷青灯,在不声不吭中编纂出正确、真实、可靠的志书,确实担负起地方志文化的历史责任,成就地方志文化的厚度、深度和高度。

从社会整体看,方志工作者是个体,是一群特殊文化人,特殊思想家,但是个体不一定是孤单和弱势的。当个体成为地方志文化进步的推动者,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力量。方志工作者首先要成为这种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地方志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它由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时代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产生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方志工作者也都是历史的人,每个人从思维、情感到行为方式无不是历史的产物。因此从历史中不仅可以看到整个民族发展过程,也考察我们心灵深处的历史痕迹。

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因为,地方志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历史文化,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先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地方志工作者。

当然,地方志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地方志文化先觉从何产生?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任何历史评价都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只有对这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有一个完整把握,才能对历史进程得出准确认识。地方志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记述和保存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民情等史料,把地方上的长期在史书中作为“历史沉默”的人民大众的史料,作为特定地域的历史记载下来,给那个时代注入了资政与进步的力量,这才是地方志文化的核心、本质和特色。

地方志文化自觉与地方志文化先觉有所不同。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地方志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真实性、历史性、引领性,它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它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方志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或者说,方志工作者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如果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方志工作者,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一部好的志书会在人们的传播中不断向外辐射,如同池塘中的水波,越传越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因此,地方志文化先觉,它既是方志文化发展的需要,又是方志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更是时代的传承、时代有要求、时代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