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起步 立体推进——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意见》等全国性专项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全国性会议等。陕西省地方志系统为贯彻落实《纲要》和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抢抓机遇,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特别是突出“四个围绕”,凝心聚力,谋篇布局,实现了落实《纲要》的高点起步,立体推进,形成了一些有益经验。
一、围绕依法治志,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纲要》发布后,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纲要》,研究讨论学习贯彻工作。向全省下发学习贯彻《纲要》的通知,向省政府写出专题报告,提出贯彻意见。全省各级地方志办公室迅速行动,开展组织学习,借助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纲要》精神,掀起了学习《纲要》的热潮。《陕西日报》《中国地方志》对陕西贯彻落实《纲要》情况进行报道。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对《纲要》的深入解读,以“学《纲要》凝心聚力,开新局续写辉煌”为题,在《陕西日报》刊发专版,全面宣传全省地方志系统贯彻《纲要》的做法和体会,形成了以《纲要》颁布为契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陕西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共识。
利用《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组织召开全省纪念座谈会,在《陕西日报》和陕西省地情网分别开设宣传专栏,对全省各地开展纪念活动进行接续宣传。西安市组织开展学法专项活动,积极利用网站和刊物开展依法治志宣传,普及地方志知识。宝鸡市依托全市法制宣传月和法制宣传日开展《条例》《规划纲要》等法规及地方志知识宣传。铜川市在《铜川日报》刊登纪念《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文章,制作宣传片在电视台和大型广场滚动播出,印制《纲要》和《规划》资料,向群众免费发放。榆林市在《榆林日报》刊登《地方志工作条例》及《十年耕耘 十年收获》《奋力书写地方志新篇章》等纪念文章。汉中市、县(区)联动制作全市地方志工作十年成就展示宣传牌,持续一周在市政府广场展出。安康市在《安康日报》开设纪念《条例》颁布十周年、《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专版,印制《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地方志工作论述摘编》宣传册向政府部门及社会发放。商洛市印发《关于规范部门(专业)志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严格审查规范部门志编纂出版行为,增强了依法修志意识。这些活动和措施为《条例》宣传,积极推动依法治志,扩大地方志事业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围绕顶层设计,引领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
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按照省政府批示,广泛征求吸收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和省编办、财政等部门的意见,牵头制订《陕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陕政办发〔2016〕76号文件形式印发全省。它的出台对于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繁荣地方志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各地积极抓好《纲要》和《规划》的贯彻。渭南率先制定印发贯彻的《实施意见》。西安、铜川、延安、汉中、安康、商洛等市起草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纲要》和陕西省《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办法》或《细则》等。西安、咸阳、延安和榆林等市积极协调,将方志馆建设纳入本市“十三五”规划。
推进规范治志,大力实施志书和年鉴精品工程。修订出台《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行文规范》《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出版印刷规范》,制定《陕西省地方志书终审办法》《陕西省实施<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作细则》强化志书、年鉴编纂规范、行文规范、审定规范和出版规范以及旧志整理规范,提升地方志书及年鉴编纂出版的科学性。
强化专家修志,整合和充实地方志编纂的行业专家、方志专家和文化专家。严格程序和标准,从省市县地方志机构推荐的人员中遴选产生第一批23名全省地方志审稿专家,建立起陕西省地方志专家库。入选人员都是资深地方志工作者,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及修志业务水平,并参与过省市两级审稿工作。地方志专家库的成立,对于全面提高地方志工作水平,加强质量建设,培养专业型、学术型人才,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开展了三届修志技能比赛,全省“十大修志能手”和“修志技能比赛优秀选手”,对多方培养人才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围绕“两全”目标,聚力追赶超越
追赶超越是陕西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讲话精神作出的部署和要求。贯彻陕西省委要求,陕西省地方志系统紧盯“两全”目标,把追赶超越作为推进《纲要》和《规划》落实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创新思路,凝神聚力。
一是把脉症结,找准追赶超越发展的瓶颈。及时开展工作调研,尤其是对一些修志工作进展缓慢乃至停滞的省志承编单位和市县,了解工作进展,寻找差距,深挖问题和困难根源,研究确定工作步骤和工作举措。按照中指办的要求,制定陕西实现“两全”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开展学习调研和经验借鉴。省志计划赴追赶超越的四川省,市县志、综合年鉴计划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习调研,取经寻宝,探索工作争先进位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将加大工作的督查,适时与省政府办公厅组成督查组,对二轮修志的落后单位和地区逐家进行督查巡视,落实依法修志责任,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是创新思路,全面推动追赶超越目标的实现。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法,强化志书终审前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指导、督导力度,对篇目审定、初稿编写、志稿初审、终审及终审后验收稿、清样稿的审查,以及出版印刷等多个环节均加强力量,全方位介入,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改进省市县三级志书终审办法,每部志稿终审周期不超过3个月,每部志稿邀请一位专家通审。2017年,计划终审志书23部,出版15部。各市在推进“两全”任务落实中,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形成了新思路新方法。宝鸡市下发市志资料征集方案,多次对篇目进行研讨、修订,并在人力、财力及办公设施上给予强力支持。咸阳成立市志编写小组,实行任务与责任挂钩,集中力量开展市志编写工作,顺利完成约300万字的市志初稿。铜川市针对市志编纂进度落后实际,改变思路,采取“行政管理+服务外包+专家修志”相结合方式,实现编写进程破冰。延安市开展专项检查,促进了县、区二轮修志工作。榆林市召开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座谈会,印发《关于全力推进二轮修志工作的建议》《关于有计划聘用编修志鉴专业人员的建议》,向社会公开选聘市志编纂人员;召开市志篇目设置专家研讨会,分工明确编纂时限。汉中市召开会议,夯实工作责任,提出具体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有重点地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安康制定《〈安康市志〉编纂经费管理办法》《聘用修志专家推进〈安康市志〉编纂工作实施办法》,加强专兼职编纂队伍力量,确立主编、主审双审制度,初步形成“专职兼职结合、分纂总纂衔接、主编主审同步、质量进度双保”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市志编纂进度。商洛与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陕西年鉴》同全国31个省(市、区)开展年鉴交流,并扩大赠阅范围。市县地方综合年鉴及省直部门专业年鉴编纂蓬勃开展,质量逐年提高。截至2016年底共出版三级地方综合年鉴75部。全省10个市连续出版地方综合年鉴。延安市各县区全部完成综合年鉴编辑出版工作。咸阳市推动长武、泾阳两县启动年鉴编纂,实现市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目标,并采取补贴办法,鼓励县级地方综合年鉴公开出版,取得初步成效。宝鸡市举办年鉴全覆盖工作座谈会,首次编印年鉴简本。
三是重视质量,提升志书编纂水平。全面落实《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行文规范》《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出版印刷规范》,加强并规范修志业务的指导审查。建立编修月报、季报制度。组建地方志专家指导委员会,扩大审稿专家队伍。逐步实现依法治志、规范修志和专家修志,全面提升编修质量。
四、围绕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思路
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省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见》,充分挖掘方志资源,努力发挥和扩大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让志书从书架上和书本里走出来,接地气、进万家,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方志文化探索新的有效路径。
加快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适应“互联网+”潮流,推进方志文化共享,努力将陕西地情网打造成全省人民共享的精神新家园。2017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结合陕西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陕西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安排部署工作。二是突出平台建设。加强网站平台建设,开通方志微信、手机报等微平台,加强应用服务,做好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地情信息传播的渠道。三是加强信息化内容建设。发挥地方志综合性资源优势,借助地情网大力宣传各地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特色文化、名人、名特产、名小吃、美文等地情资源及地域文化名人的作品、当地民间文艺爱好者拍摄的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微电影中向上向善的作品。把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制作出高质量、吸引人的地方志信息化内容产品,在地情网上展示,扩大地方志在强化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加强对上传内容的管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是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运维机制。健全省、市、县(区)地情信息内容报送渠道,完善内容管理体系,规范信息发布流程,持续推进地情网站群集约化建设,探索建立适应地方志系统特点的信息化人员、经费、业务培训、考核评价等机制,确保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名镇名村志编纂,讲好陕西故事。借启动实施陕西省名镇名村志工程之际,广泛收集、整理与陕西相关的人和事,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方式传播出去。将讲好陕西故事作为2017年地方志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了初步方案。切实发挥在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文化共享、宣传陕西上持续用力,在用好、用足、用活既有资源和政策上出实招、见实效。2017年重点从以下方面抓起:一是全面启动陕西名镇志、陕西名村志两项重点文化工程。发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由省级志办统一领导、市县级志办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以名镇名村志编修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格局。要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名镇名村志的编纂、审核、出版、宣传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全面开展讲好陕西故事活动。讲好陕西故事以县、市、省三级故事调演活动为主,主要依托陕西省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等优势,围绕“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彰显陕西地域人文特色”主题,依“事”释理,以“行”论道,举“例”明理,讲述代表陕西历史、文化、人民的好故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后人。活动坚持地方志搭台、全社会参与方式,以故事演说会为主、多媒体展示为辅的形式,力求以文化人、以志资政,为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凝聚正能量。活动拟从3月开始以县(区)为单位展开,到10月份各市选送选手集中在西安进行全省调演。整个调演活动的视频资料将借助陕西地情网站群和即将开通的手机报、微信平台等第一时间向全社会推送。
在此基础上,还将积极推进地情丛书、地方史等编纂,进一步丰富地方志工作成果。稳步开展旧志整理,通过购买旧志电子版,对没有电子版的旧志进行数字化,经专家审定择优出版一批旧志,为治省理政提供历史智慧和历史借鉴,提升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