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 > 专题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内容

文化馨香润心田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文化建设及文旅产业发展回眸

作者:安康日报 梁真鹏    发布时间:2022-03-18 15:30    来源:安康日报

“散步10分钟,就可以走到安康阅读吧,开启读书时间。”家住安康中心城区金州路的李先生感慨万千。2017年5月18日,山城安康有了阅读吧,一家人借书、读书多了,生活中书香充盈。

精神文明建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以文化城,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撑。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也是全市文化事业及文旅产业大改革、大发展、大提升、大繁荣的“黄金时期”。

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追赶超越、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发展为路径,一手厚植文化底蕴,一手壮大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形成了具有安康特色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安康样板”


以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县区创建文化先进县为载体,高标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汉剧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命名;2018年,以西部第一的成绩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创建工作高分通过国家验收。初步形成了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引领,以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三培育”“三结合”为核心,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实践,被业内专家称为以“新品牌、高品位、好品质”打造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安康样板”。全市8个县(市、区)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达标,通过省政府验收命名,其中汉滨区、旬阳市连续蝉联国家级文化先进县称号,文化先进县创建达标率80%,位居全省第一;公共文化服务18项创新案例在全省交流推广。

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从城市到乡村一大批文化场馆成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目前,安康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安康剧院、“藏一角”博物馆、市体育运动中心全部免费开放;汉江大剧院、安康美术馆、安康非遗馆、安康科技馆新建投用;安康市体育馆、工人文化宫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投用34个;“汉水生态博物馆群”建成开放30个、村史馆(社区博物馆)50个;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上等级率91%;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建成率100%;改造提升广播电视发射台站10个,电视综合覆盖率100%,便民广播综合覆盖率98%。

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从2017年的每千人拥有269.65平方米,到2021年底每千人拥有448.09平方米,增长达66.17%,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设施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让文化惠民零距离“精准抵达”


每当夜幕降临,在旬阳市滨河公园里,总能看到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汉调二黄、旬阳民歌、旬阳曲子、民间花鼓等文艺社团的精彩演出,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大众化、群众文化需求服务常态化的互惠共赢。文化场馆建设只是基础,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的关键还得靠优质的文化服务。我市聚焦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实施了村(社区)组建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开展一项特色文化活动、配备一套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一支文化人才队伍的“五个一”服务。市、县(区)政府全部公布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制定并实施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标准,通过丰富服务供给、做实服务内容,切实提升了群众在文化共享、均享之中的幸福感。

同时,不断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聚力创新创优,丰富产品供给。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为抓手,搭建起安康百姓大舞台、汉水文化大讲堂、安康文化大展览服务平台,培育了面向全社会的“新民风讲习所”、面向困难人群的“文化小康行动”、面向老年人的“艺养天年”、面向青少年的启智“开笔礼”、面向农村妇幼的“公益文化春风行”、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版画艺术普及培训”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深受群众的欢迎。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景观化、机构导游化、活动旅游化”,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一批“文化旅游驿站”;举办了两届“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文化旅游联动活动和“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高峰论坛;先后5次组织实施了安康文化志愿者赴“三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项目;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多次赴国内外交流演出;每年举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一大批文化成果亮相中省市媒体。

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化供给不断丰富。创作大型舞台剧目近10部,2020年4部作品参评参演省九艺节,两部作品获文华剧目奖;安康广播电视台脱贫攻坚专题《矗立在瀛湖岸边的丰碑》斩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李春平长篇小说《盐道》三部曲创作出版;美术作品《远古的祈祷》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汉江妹子》《汉江船夫曲》等一批小舞台作品获评“群星奖”。《莲花碑》2016年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展演,陕南民歌剧《冤家路宽》被省司法厅确定为普法精品剧目在全省巡演100余场;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作为开幕大戏参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陕西片区),并成为安康市首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省文旅厅连续两年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设在安康。紫阳民歌剧在全国戏曲剧种普查中被认定为新剧种。汉调二黄、平利弦子腔、大筒子、八岔戏、紫阳民歌剧等5个戏曲剧种赴昆山参加了百戏盛典。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出版了安康市非遗名录图典,编纂了汉调二黄、平利弦子腔、紫阳民歌剧等戏曲剧种专辑。


美丽乡村兴文化乡村振兴扬风帆


3月6日,2022陕西安康“春来早”旅游季启动暨“秦岭之心·子午梅苑”宣传推介活动举行。本次活动通过网络面向全网观众直播,向外界全面展示了一个健康绿色、生态活力的安康,扩大了安康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安康“春来早”特色旅游品牌,已经连续推广十几年,经过多年的打磨,“春来早”已成为安康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省内外影响颇大。安康的“春来早”之旅,让游客亲身体验了“美丽乡村兴文化,乡村振兴扬风帆”的独特魅力。

以建设“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打造“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构建“一心两廊三区”发展格局,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家,总数达到15家;新增AAA级景区15家,总数达到25家;新增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新增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8个,总数达到17个;新增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总数达到33个;建成乡村旅游民宿68家;鬼谷岭、凤堰古梯田等一大批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开园。改善提升了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安康大地气象新,万树繁花春意闹。我市将以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在全新起点上,凝心聚力、奋勇争先、高奏凯歌,力促文化基建快速推进、文化遗产充分发掘、文化事业迸发活力,全力推动全市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到努力建设成为文化强市和西部生态旅游强市的绚丽蝶变,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