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部村志《莲麻坑村志》列入中国名村志丛书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取得跨越式发展。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挖掘历史智慧,厚植文化根基,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鼓励乡村史志修编”,为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在当代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村志编修渐成热潮。
2022年年末,《中国名村志丛书·莲麻坑村志》正式出版。《莲麻坑村志》作为香港首部村志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这体现出港澳台地区与国家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联系,也体现出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对港澳台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视。同时,《莲麻坑村志》的出版有助于增进港人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促进文化繁荣。
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启动,是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之一,是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姊妹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以打造系列精品村志为目标,通过创新组织编纂模式和体例内容,出版一系列质量高、影响大、社会效益好的名村志。入选范围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对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村落文化、旅游资源,探索农村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培育爱国爱乡情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修村志也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
《莲麻坑村志》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部村志,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莲麻坑村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史学家刘蜀永教授和文史工作者苏万兴担任主编。繁体字版由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于2015年出版,简体字版于2022年年末由方志出版社列入中国名村志丛书出版。
《莲麻坑村志》系统介绍深港边境客籍村庄莲麻坑的自然和社会状况,包括自然环境、建置沿革、人口、宗族、政治、军事、经济、教育、体育、文物古迹、民间习俗、人物、海外乡亲、大事记、艺文等。客家人的语言风俗、香港农村的兴衰变迁、中国历史文化对香港的影响、村民历代相传的手抄本文献“帖式”等在志书中一览无遗。抗战时期,这里发生过三打莲麻坑矿山的抗日壮举。读者不仅可以通过莲麻坑个案,深入了解香港史、新界史、香港与内地关系史、抗战史、华侨史和客家文化,而且能加深对中华文化和地方志的了解。
莲麻坑是香港一个客籍村庄,位于新界东北部深港边境线上,打鼓岭与沙头角之间。昔日鼎盛时期,莲麻坑地跨深圳河两岸,莲麻坑南部的塘肚山村,深圳河以北的长岭村、迳肚村,也曾为该村分支。
莲麻坑村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始的乡村风貌,在山岭树林之中保持着生物多样性,生存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
莲麻坑是一个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村庄。该村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当时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莲麻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新界原居民叶定仕是辛亥革命元老,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曾担任中国同盟会暹罗(泰国)分会会长。“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之子容觐彤曾在此经营矿山。
莲麻坑村拥有众多文物古迹。香港法定古迹叶定仕故居仿照孙中山家居楼房中西合璧的模式修建而成,在辛亥革命史和香港建筑史上皆有一定的意义。麦景陶碉堡、摩啰楼堡垒和长命桥(国际桥)是边境禁区风云和过境耕作的历史见证。
(香港岭南大学高级研究员刘蜀永方志出版社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