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用方法 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思想 用方法
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赵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认识领会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创新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创新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形成,经历了一个从道理—学理—哲理的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最初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道理;之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学理;其后“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基本观点、基本方略等,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再后,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十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更加鲜明;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在理论创新上形成的“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得以完整且充分地展示出来,上升到哲理的层面与高度。
二是有创新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政治课题,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三是有创新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从政以来,一个鲜明的特质,就是善于学哲学用哲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面临中国贫穷落后的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面对中国大而不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硬件不硬的难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精髓要义,其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上。
“六个必须坚持”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哲学思维和哲理性,表现在:根本任务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本立场是“坚持人民至上”,科学态度是“坚持守正创新”,思想方法是“坚持系统观念”,世界眼光是“坚持胸怀天下”,立足基点是“坚持自信自立”。“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又贯穿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中。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伟大的实践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又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中国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创造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十三个方面”重大成就,根本原因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指引。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充分认识这一思想是推动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和发展的,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检验证明具有强大真理伟力的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并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中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的科学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和实践需要。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指导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把它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党章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地方志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刻领会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运用“坚持问题导向”的根本任务,“坚持自信自立”的立足基点,“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坚持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等哲学思维和方法,用以指导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难题中担当作为。找准制约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
二要坚持守正创新,在探索新路中担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体现了其根植于中华大地,蕴涵着中华文化的优秀品格和精神力量。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部门,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地方志“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时代使命,继续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拓展思路、探索创新、再创佳绩。
三要坚持自信自立,在提升志鉴期刊质量中担当作为。要增强方志文化自信,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要以事业为荣、以职业为荣,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坚定方志文化自信,向外展示方志人的精气神,传播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要下功夫、花力气提升志鉴期刊质量,提升志鉴期刊成果的堪存堪鉴水平,真正让地方志事业“立”起来。
四要坚持人民至上,在服务人民中担当作为。不断在“三个服务”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加强对基层地方志机构的指导和服务。着眼于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史志“七进”力度,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志文化产品。
五要坚持系统观念,在提升斗争本领中担当作为。要针对目前地方志干部队伍人员较少、业务不强、“五心”不够、作风不实等问题,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通过努力,使干部真正达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目的,实现把牢政治方向、提升履职本领、树立良好形象、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学习质量的目标。
六要坚持胸怀天下,在开放合作中担当作为。要增强地方志工作的前瞻性,拓展地方志工作视野,树立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世界眼光,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充分发挥地方志“鉴库”作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等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使用一支没有编制的方志队伍,建立完善地方志专家库,整合利用好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各类地方志人才资源,为地方志工作和重点项目服好务。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工作在服务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中的成效、价值和地位作用,推动实现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赵行同志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