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编纂出版《江苏古代城市图志》记千年风土变迁 鉴城市更新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23年7月24日,记者从江苏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强化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省住建厅、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纂出版《江苏古代城市图志》(以下简称《图志》)。《图志》有何亮点?对江苏做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有何指导意义?可以为江苏城市更新提供怎样的支撑和服务?
据介绍,《图志》以宣纸影印、手工线装,一函六册,依托《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所收650多种方志古籍,以江苏省现行行政区划为标准,每个设区市分设一卷,利用古籍中的地图编纂古代城市图志,将城市历史、古代地图与现代城市格局结合,收录新中国成立前各省、府、州、县城市史简介共48篇、图片260余幅,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充分展示江苏城市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商至周初江阴的佘城,春秋战国时期常州的淹城、苏州的阖闾城、南京的冶城……通过《图志》,读者可直观地了解江苏的城市发展演变历史进程。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介绍,利用古籍中的地图编纂古代城市图志,这一做法在全国尚无先例。翻开《图志》,其卷首展示的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苏州南宋碑刻《平江图》。左健伟介绍,《图志》选图极为考究,主要选取能够反映城市变迁的古舆图,“《图志》中既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如南京的龙盘虎踞图,无锡的泰伯庙图、泰伯墓图,盐城的晒盐图等,也收录了代表性建筑、重要园林,如南京的宋建康行宫图、明宫城图,淮安的漕运总督署图,苏州的虎丘图,无锡的惠山图等。”
城市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可见的城市古代建筑遗产,还包括埋藏在地下的遗址、遗迹、文物等考古遗产和流传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省住建厅副厅长金文表示,《图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江苏各座城市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将为江苏省保护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助于人们了解城市与周边山水环境和相邻城乡聚落的空间关系,了解城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从而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留住老城记忆。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吴、金陵、淮扬、楚汉等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高度重视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及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图志》主编、地方志专家张乃格介绍,江苏具有悠久的城建史——如果从春秋时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创建阖闾城算起,江苏城建史超过2000年;如果从新发现的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遗址算起,江苏城建史则超过8000年。
《图志》还为考古工作提供参考,可在考古调查勘探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地下遗址的方位、形成时期等信息,为科学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左健伟介绍,《图志》的独特性就在于对城市文化遗产内涵的扩充,即把古代文献记载的地域历史和古人描绘的古代城市图景也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以供人们在现代城市设计、规划和建设中加以综合考量、吸收,“这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也有利于城市在更新建设中延续文化根脉、传承城市文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在金文看来,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留改拆增”并举,把更多有故事、有记忆、有情感的地方留下来,延续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空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发现历史上苏州的水与人居生活关系密切,那在更新城市功能的同时,要将水环境改造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稳步推进城市的保护和更新。”
“我们将充分挖掘《图志》所承载图文信息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将其作为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导航图’与‘攻略书’,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金文说,“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强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促进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各个时期的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多元化利用、永续性传承。”
(《新华日报》2023年7月25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