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提出文化自信,到“两个结合”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再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的新的文化使命,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根本遵循,指明了现代形态新文化的发展方向,锚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目标。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地方志的意义和作用,在中国政治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地方志工作部门应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深入学习领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地方志工作部门应重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大视野中去考察、去认识,坚决扛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责任,以此作为我们新时代履责的主要任务。文化自信源于历史自觉,认识历史离不开地方志。地方志是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的重要载体,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志工作是记录和展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工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作为全面、客观、系统记述一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全书的地方志,理应勇担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责任。在这个新认识新定位的基础上,把方志工作自觉主动纳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中去,转变修志观念,由传统方志转向数字方志,由重修轻用转向修用并举,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贡献方志力量,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
地方志事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场正确、方向明确、内容丰富、质量优良,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地方精神、传承地方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志的系列论述和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地方志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是一座座城市、一片片乡野的宝库,汇集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民族风情和文化传承,是了解地方发展、了解人民的重要途径。加强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提高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并通过对地方志的编纂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繁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首先,地方志要准确反映历史事实,坚决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扭曲现象;其次,要加强志书编纂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提高地方志的质量和水平;再次,要注重研究和挖掘地方历史的精华,突出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传承。
地方志工作应注重创新和融合发展。地方志工作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地方志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地方志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发展。过去的地方志过于注重功绩和形式,缺乏研究深度和普及价值。新时代的地方志应该注重挖掘历史真相、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提出准确的历史评价。要把地方志工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展多样化的地方志研究活动,鼓励学者们深入研究地方志,推动地方志学科的发展,让地方志成为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地方志还应当与其他领域的工作相互融合,如教育、旅游、社会管理等,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地方志工作应紧密结合实际,服务于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地方志工作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和实践经验,发挥地方志的引导作用,为地方政府的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支持。通过编纂和研究地方志,可以更好地把握地方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地方志工作也要贴近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充分体现对人民利益的关心和思考,为群众提供信息、普及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地方志编纂者要深入群众,走进田野,走近人民,深入研究地方的生活、传统、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做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让人们通过阅读地方志能够感受到地方的特色和魅力。
地方志工作应大力传播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也使更多的人受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把地方志的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传播,提高地方志的传播和利用效果,使静的方志变为动的文化,冷的文字变为热的行动,由书斋走向社会,由小众走向大众,真正发挥其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同时,地方志工作应拓宽视野,站在全球高度,通过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作者:袁新国,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