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志应加强自然环境的记述
地方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以一定行政区划为范围,记载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也就是说,方志是以自然和社会并重的。
可是,在当今开展编修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以来,却对自然环境的记述普遍不够重视,或者份量甚微。从1979年相继出版的新志书看,自然部类在志书中,均未占有重要的地位。最先出版的《呼玛县志》、《本溪县志》未设地理志,自然部类的有关内容只在概述中略加记述。以后出版的《托克托县志》将自然部类的内容统一为《自然志》《扶沟县志》仅有一个《自然概况编》。以后全国北片13省市《县志稿》评议会后,方有《地理编》的普遍设置。直到1998年《武进县志》才有《地理环境》篇之设(见刘柏修文,《江西地方志》1989年第4期第38页)。至此,有关自然环境的记述才由概述中的部分,跃增为设置专篇(志)的地位。由于自然部分未居应有的地位,致使自然环境要素的反映不是合理的和全面的,因而缺乏科学性。从字数上看,一般市县志,洋洋几千万至百万言,但有的《自然地理志》仅1万字左右,只有几根骨架,几点概貌,多者也不过三四万字罢了。
不够重视自然环境的记述,是当今方志的失误
自然环境,也就是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古代方志,其实就是源于地理的。一般认为,方志导源于《禹贡》和《山海经》。它们都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1207个字,大部分记述的是当时黄河、长江流域的自然状况,部分为人文经济情况。《山海经》分《山经》和《海经》,《山经》就是以山、海作基点,记载山川、地势、土性,怪异、古迹和道理之远近,物产之大概,指出各地区的地理方位等。
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志由开始的记地,增加到也记人,但对自然的记述仍是相当重视的。例如,班固纂著《汉书》,专门立了《地理志》,记载“洲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星之分、风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等内容。往后发展,方志记人记事渐渐多于记地,进而发展到以记人事为主体。不过,记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还是不少的。以清《大清一统志》为例,它包括有表图、疆域、势疆、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地、学校、户口、田赋、税课、职官、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祠庙、寺观、名宦、人物、流寓、列女、仙释、土产等二十七目,其中有自然环境内容的,至少有十一目。
可是到了当代,本次修志之初,对自然环境的记述未足够重视,甚至仅作为陪衬而已。环境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志书中有许多篇(志)祥加记述,而自然环境则一般仅寥寥数语,实在有厚此薄彼,很不相称之势。这是我们当今修志的一个偏向。斯大林曾经指出,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之一,而且它无疑是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
加强自然环境记述的必要性
当前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一般是在地球大气圈10里以下,水圈达深海底部和岩石圈深入到地壳3公里的区域之上的。在这个生物圈内,是人类目前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场所,生产、生活与发展的舞台。从一个角度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认识、了解、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历史。人类改造自然环境,人造运河、人造森林、人造水库,乃至人造天体;创造了人工自然物,如城市、工厂、农田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是人类生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必需的条件;也因有了人的出现,使自然发展到了物质的最高形态,而成为可以被认识的。从物质本性上说,人和地球、太阳系、银同系以及整个宇宙都息息相关,不断地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
古代之所以重视地理的记述,就是因为一地之地理因素是这块土地发展的物质基础。即谓之“近林则猎”、“近水则渔”。古代称“夫志以考地理”,就是盖眼于具有社会价值的地理而言的。今人更应明白这个道理。比如,重庆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西南重镇,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具有山城、多雾等特点,其基本的原因就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重庆辖九区十二县,面积23,113平方公里,人口1400多万。城区座落在中梁山和真武山之间的丘陵地带上,被长江、嘉陵江分割成三部分。中心区则在两江汇会处,呈半岛状。依据这些自然条件,人们才依山傍水修建城市,建筑物层层叠叠,筑公路环绕其间,在陡峭的山坡上修缆车道,在奔腾的大江之上架悬空索道,因而才构成独特的山城景观。
现代人还并不满足于地球上的生存,而雄心勃勃地面向宇宙,极力探索广阔无限的太空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方志记好了千百万年来人类长期生存的地球的自然环境,必定能为人类向宇宙开发提供许多资料和借鉴。例如,苏联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人类若要脱离银河系到太空中去,就必须携带与地球上相当的环境(如空气、水、生态等)才行。否则,人体便会离解为离子。从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飞临月球,至1972年12月,已有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未来,人类将向月球迁居,并移居火星,在空间速造“太空村”“太空工厂”、“太空城市”。所有这一切要成为可能,都将以人在地球上生存的条件为基础,以借鉴。这足以说明,志书记载好自然环境是何其重要了。
再从志书的结构需要看,记好自然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修志传统历来都是把地理置于开篇之首,以示其重要。方志就是以一定地理区域进行记载的,在所记自然、人、社会三个方面,自然是最为基本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地域为营地,则整个志所载的各行各业、事物变化、人物活动等等,都无所依托,成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何加强自然环境的记述
鉴于目前方志记述自然环境单薄的状况,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1、重点写好自然地理志。方志作者要开阔眼界,挖掘、发现当地的地理特征,记好地质、地貌、山河大川、海洋潮汐、物候气候、土址、动物、植物、矿产、资源等。各地的区域差别是很大的,各自都有自己的理优势。例如,大连的海岸线有1,906公里,海岛岸线618公里。由于海线辽阔,适于海洋生物生存,生长的鱼类有210种,蛇岛有蝮蛇万条。
特别要记好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少想到要合理开发利用,更未想到要保护它们。近代扩大的采矿冶金、机器制造、农药化肥、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等,无一不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系统为代价。这就使人与自然的矛盾全面爆发,使人类陷入危机四伏的现实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等等。人们对这些教训非常沉痛,于1970年4月22日提出了“地球日”,自发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对此,地方志应责无傍贷地把环境及其保护记述好,有条件的专设《环境保护志》也十分有必要。
2、对中篇、小篇体式志书,可多设几个有关自然的分志。如自然环境志、自然资源志、自然灾害志等。
3、在其他有关分志或篇章中,也对自然环境的记述以足够的重视。如设置沿革、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等。在概述、太事记、附录中,也应有一定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图照之中也不应缺少这方面的。
4、自然环境在志书中所占份量不能过少。以100万字的县志为例,自然地理志不能少于四五万字,整个志书有关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至少也应要有六七万字。若自然环境的内容,能占整部志书1/10,即10万字左右,那无论“存史、资政、教化”,还是进行科学研究,或是为后人的开发利用,都是价值非常大的。
5、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当地的科技水平全面记好自然环境。比较落后地区,对当地的认识、调查了解可能不变,这需要修志工作者想尽“千方百计”多方寻求,费一番心总会必有所得。对地域小的城区,可对人类已进行过开发的环境,如城廓变迁,市政建设、改造,人工建筑等详加记述,因为逮也是人们今后赖以生存的环境。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